close
選擇

  那晚的雨很大。

  不習慣在雨大的夜晚入睡,那窗外的雨聲在我的耳中更似於學校內下課後的喧囂,或是幼時常常入耳的爭吵與煩惱。我用棉被蓋住自己的頭,淚水不懂到底該不該流露自我,於是我在雨夜輾轉難眠。即使我已經非常疲倦,非常勞累。

  我不懂生活中的疲憊到底是為了什麼,整日庸碌汲營將自己擠壓成一個沒有空間的自己,而諷刺的是,結果卻毫無進展。我想我對於邏輯算數方面真的沒有什麼天賦。也許那些電流安培電晶體對我來說更像是魔咒般的存在,我無法記起,也無法不記。

  許多師長與長輩都說我不懂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目標,但其實我有,只是他們不懂我的目標。我喜歡寫東寫西,也許有時候寫出來的東西甚至不能稱作文章,但我還是想寫,我喜歡寫東西那種單方面釋放壓力的感覺。那是種會令人上癮的快樂。

  我不怎麼聰明,數學化學方程式,這七個字拆開唸我還會,如果叫我解釋他們的意思那不如叫我去抄一本古文觀止--對我來說,這並不比抄寫古文觀止還要困難。有時候我看到這七個字中的隨便兩個字我的頭就開始發疼,而且疼的不是普通的厲害。

  最近這幾年有關於學子的新聞不再是令人感到溫馨與快樂,而是讓人鼻頭發痠或是震怒。書包動輒十幾公斤、壓力過大跳樓以求解脫、補習班內的孩子缺乏的不是書本,而是童年與歡笑,我想這是在近幾年來的社會中所認同的。路上隨便抓個小女孩來問兩個有一個是以這種模式來學習的--週一、三上數學,二、四上化學,週五上鋼琴,週六週日繪畫或是其他才藝。

  有時候簡單快樂的學習,竟變成學童無止盡的悲哀與哀嚎。

  講到這父母不高興了,父母會說:「孩子,我們這一切都是為你好,爸媽小時候沒有這些班可以上,在我小時候,我最希冀的就是能上一堂鋼琴課或是去補習班上堂課,即使是試聽也好。你要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禮拜一到禮拜日都有課可以上,這不知道是那些貧困家庭的小孩們多麼期望的事情呢!」

  於是孩子們又乖乖的準備書本,揹起書包,踏向課堂。不過這一切都是為了父母做的,而不是為了自己做的,這樣一來,學習又有什麼樂趣可言?

  我有一個阿姨,她的小孩自小被她嚴厲的管教,考試只要沒有考到一百分,缺一分打一下,一直到了國中,也是學校田徑隊的隊長,每天要留校練習,練習完畢後還要到補習班上課,好不容易熬到了週六週日,等待他的是國三的基測衝刺班。

  他不懂這有什麼意義,於是過來問我他所學習的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存在。說實話,對於阿姨這樣的作法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意義,她的小孩在我眼裡已經是個非常上進的優秀青年了。如果是我這種成績在她家,我一定會被她給掐死,然後她再自殺--這是她親口對我母親說的。

  我沉默了許久,卻不知道該怎麼對這個比我小了兩歲,可課業壓力比我沉重兩倍的「孩子」說。在我眼裡他是可憐的,他沒有辦法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去研讀,只能在他媽媽準備好的道路上前行,而且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前行。那令人感到不甘與難受。

  有天聽廣播的時候聽到一項調查,學鋼琴的孩子中有六成是因為自己的媽媽小時候沒辦法學,然後才去學鋼琴的,而孩子多半也抱著一種「為了完成媽媽的願望」而去學習的心態。也許孩子喜歡畫畫、喜歡寫作、喜歡閱讀、喜歡拼湊模型或機械,而父母通常會忽略他們真正擅長的領域而叫他們接受他們不是那麼喜愛的項目。

  讀書應該是自發性的用功,學習也應是高興快樂的學習,何必忍耐手指的顫抖與酸痛與雙眼酸痛難耐的感覺去完全自己可以快樂完成的事情?我想這是孩子們所不懂,也是家長們所無法理解的。家長無法理解孩子的痛,孩子也無法了解家長的苦心。一切都是相對的,孩子們不說,父母也不問,於是一切造成無法逾越的鴻溝。

  我的母親並不會強求我去學習我沒有興趣的科目或是才藝,就這點上我非常感激她。於是我的生活中有一半的精神使用在寫作上面,不可否認的,這有一大半是我成績差勁的原因。不過我並不後悔,因為就算給我再多一倍的時間,我依舊無法弄懂什麼是邏輯閘什麼是對數子數。

  我選擇了我自己所喜好的,同時我也活在成績的壓力下;阿姨的兒子放棄了他所喜愛的,但是他得到的成績的高點。孰輕孰重,又怎麼能分辨的清楚呢?所有人都說成績好是出社會的跳板,但是誰又能說興趣不能當作自己成功的階梯呢?

  人生有自己的路,但是選擇了就不要後悔。生命不像RPG遊戲一般,失敗了還能再點一次「重新再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ree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